快盈viii






      快盈viii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李寅2025年提案--关于加快推进供热碳核算体系建设 ,助力我国清洁供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图片

      图片

      当前背景

             据清洁供热产业委员会(CHIC)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北方地区供热总面积252亿平方米(城镇供热面积182亿平方米,农村供热面积70亿平方米) ,其中 ,清洁供热面积209亿平方米,清洁供热率近83%,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209亿元,带动地方政府和社会投资超过4000亿元 。全国涉及清洁供热企业8400家 ,产业总产值9300亿元 ,从业人员达127万人,供热向低碳化、多元化、智能化方向加速发展,清洁供热产业成为新质生产力提升和数字化转型的重点领域之一。另一方面,我国北方供热产生的碳排放近4亿吨,碳核算方法学缺失 、核算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亟需建立科学规范的行业碳排放核算体系,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


      全国两会

      案据: 

      一、政策性文件提出了碳核算要求

      2024年5月22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环气候〔2024〕30号)  ,明确了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 、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等。


      2024年10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 、国家统计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发改环资〔2024〕1479号),围绕行业提出2个阶段目标 :到2025年,一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和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发布实施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年,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标准和规则更加健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碳排放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碳排放数据能够有效满足各层级、各领域、各行业碳排放管控要求。


      二、开展供热行业碳排放核算十分迫切


      供热能源结构亟待优化 :尽管清洁能源应用有所增加,但煤炭在供热能源中仍占较大比重 ,尤其在一些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 ,散煤供热现象依旧普遍 ,导致大量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核算方法缺位:目前,整个清洁供热产业缺乏碳核算方法学和核算标准,且不同区域、不同供热方式的碳排放差异大 ,也缺乏相关排放数据,使得政府部门难以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政策,供热企业也无法准确评估自身碳排放情况并采取针对性的减排措施。


      国际竞争压力:CBAM(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过渡期到2025年底,2026年至2034年逐步全面实施 ,2035年后则完全取消EU-ETS(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和CBAM所覆盖高碳产品的免费碳配额。根据CBAM,欧盟将对从境外进口的特定产品额外征收碳边境调节费用 ,被称为“碳关税”,产品覆盖范围包括“电力、钢铁、铝业、水泥、化工、氢”六大行业 。



      李寅董事长提案建议:

      一、明确研究主体与协作机制


      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由清洁供热行业协会牵头,联合头部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联合开展研究。行业协会负责协调和组织工作,制定研究计划和规范;头部企业凭借其丰富的实践经验 ,提供实际运营数据和应用场景支持;科研机构和高校承担关键技术研发、模型构建和数据分析等工作 。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各方信息共享、协同推进 ,避免重复研究和资源浪费 。

      二、开展碳排放现状的全面系统调研


      一是区域供热形式与能源结构调研:对我国不同区域(北方供热区 、南方冬冷夏热区)的供热形式进行详细梳理,包括集中供热、分散供热的规模、覆盖范围等。同时 ,深入分析各区域供热能源结构,统计煤炭 、天然气 、电能、可再生能源等各类能源在供热中的占比和消耗情况。


      二是碳排放因子测算方法与数据现状调研 :全面收集国内外现有的碳排放因子测算方法,分析其适用范围、优缺点。对国内供热行业当前采用的测算方法进行调研,了解数据来源 、数据质量以及存在的问题 ,为后续优化测算方法提供基础。


      三、确定排放因子分区测算方法


      一是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国情优化模型:引入国际先进的碳排放因子测算方法和模型,如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推荐的方法 ,并充分考虑我国供热行业特点和实际 ,如能源结构差异、供热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对模型进行本地化优化 。例如,针对我国北方地区大规模集中供热的特点,优化集中供热碳排放因子的测算模型,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


      二是确定科学合理的测算基础参数:组织专家团队,结合实际调研数据和实验结果 ,确定准确的测算基础参数。对于能源消耗量,要综合考虑不同供热设备的能耗特性和实际运行情况;热效率的确定需对各类供热系统进行实地测试和分析;排放系数则要根据我国能源品质和燃烧技术等因素进行修正 。 


      四、选择典型地区进行试点


      选择代表性区域开展试点:根据我国气候特点、供热方式和能源结构差异,选择代表性的区域开展试点工作。在北方供热区,选取集中供热为主 、煤炭消耗量大的城市以及可再生能源供热示范城市 ;在南方冬冷夏热区 ,选择以分散式清洁供热为主的城市。通过试点,获取一手数据,验证测算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五、构建动态更新数据库


      构建供热行业碳排放因子分区数据库:数据库应能动态更新,及时纳入新的研究成果 、数据变化以及技术进步信息。要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保障数据的可靠存储和高效查询。


      六、发布行业碳排放核算方法和排放因子


      政府筛选相关机构定期发布全国统一的碳排放因子与碳排放核算方法学、排放标准。明确碳排放因子测算流程 、数据质量 、应用规范和核查等内容 ,为供热行业碳核算提供统一标准和依据,促进数据的规范性和可比性。


      图片








        XML地图